艾灸是一種傳統的中醫療法,不僅可以治療疾病,還在養生保健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不過,我們要知道的是艾灸也分不同的種類,是不容混淆的。現在,思源醫療器械廠家為大家總結下艾灸的種類以及相關注意事項。
什么是艾灸?
艾葉是常用的中藥之一,性溫、味苦、辛辣、芳香,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中醫醫生多在虛寒性的出血癥、腹中冷痛、月經不調、崩漏下血時配伍應用。而用得較多的,還是針灸方面,把艾葉制成艾絨、艾炷、艾條等點燃后,借灸火的熱力,給人體溫熱性剌激,并能使藥力內透,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等防病治病的目的。
古代醫書《醫學人門》中說:“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闭f明灸法是除藥物、針刺之外的一種重要治療方法。在傳統的灸法中,艾灸只是灸法的一種,此外,還包括用燈心草蘸油點燃淬燙為位的燈火灸,用一些剌激性較大的藥物,如大蒜;白芥子、旱蓮草等搗爛后敷貼體表,讓其發泡的無針灸,以及艾灸與其他方法配合運用,如在艾灸時墊隔生姜、食鹽、胡椒粉的隔物灸,把艾條切成小段插在已刺人穴位的針柄上的溫針灸等等。它們各有其特點和適應癥,針灸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選用不同的灸法來治療的。
常見艾灸有三種
純艾條:
純艾條也不加任何其他藥物。取制好的陳艾絨用柔軟疏松而又堅韌的桑皮紙或細棉紙卷制成的艾條。陳艾又稱熟艾,放置三年的艾葉制成的艾條稱三年陳純艾條,五年的稱五年陳純艾條。古人對艾的選擇有相當豐富的經驗,《孟子》中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記載。三年之艾就是陳艾。在《本草綱目》記載“凡用艾葉需用陳久者,治令細軟,謂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則易傷人肌脈。
清艾條:
清艾條不加任何其他藥物,取當年艾葉制成的艾絨卷制的艾條稱清艾條。
藥艾條:
藥艾是只在艾條中加得有其他一些藥物,起到了一些特殊作用,比如加強溫經作用,比如加入活血作用等等,用哪個都可以,關鍵是要對癥、配穴和堅持使用。
艾灸過程需專注-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
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于養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
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準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防火:現代人的衣著不少是化纖、羽絨等質地的,很容易燃著,因此,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用艾條灸后,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人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于熄滅。
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注意施灸的時間:有些病證必須注意施灸時間,如失眠癥要在臨睡前施灸。不要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后立即施灸。
要循序漸進: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注意施灸溫度的調節:對于皮膚感覺遲鈍者或小兒,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兩側,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做到既不致燙傷皮膚,又能收到好的效果。